理論上來講,在畢業的一年之內,都是可以參加校園招聘的,也就是說可以把自己當做應屆生的身份去應聘。不過在實際的招聘過程中,企業也會按照應屆生的畢業時間來安排自己的校招日程。比如說每年9月份到12月之間的秋招,企業早早地把那些剛剛踏入大四的優秀學生先來一波收割。第二批集中在次年的3月份左右的春招,這一批主要招聘的是那些之前猶豫不決是否要工作的學生,以及考研失敗的學生。
畢業以后工作了一兩個月,也就是大概8、9月份,如果你這個時候還能找到應屆生職位空缺的公司,他們確實是會把你當做應屆生來培養的。但是知名的大公司基本上在秋招和春招之前就已經把應屆生招滿了,尤其是熱度很高的“管理培訓生”崗位,除非你有運氣撿漏。
現實就是,畢業兩個月以后再去找工作的學生會發現市面上好的工作已經寥寥無幾了。這時的工作機會大多都集中在私營小企業里,招的也大多數是一些很基層低端的崗位比如銷售、客服、推廣之類的。底薪低,流動性高,每天都有人任性地提離職,這就是低端崗位的招聘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