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曄
編輯|琰琰
近日,吉林大學、暨南大學、燕山大學及華僑大學的四篇學者研究論文被刊登在《Nature》上。華僑大學再次引發了眾人關注,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該論文的第二作者。該論文不是華僑大學刊登在《Nature》的首篇論文。18年,華僑大學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在《Nature》上發表了研究論文——《PerovskiteLight-EmittingDiodeswithExternalQuantumEfficiencyExceeding20percent》。該論文分享了鈣鈦礦電致發光領域的重大研究進展。魏展畫教授等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薄膜制備策略并優化了LED器件結構,制備出了高亮度、高量子轉換效率和較好穩定性的鈣鈦礦LED器件。其中,該鈣鈦礦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高達20.3%,被Nature評為鈣鈦礦發光二極管里程碑式突破。時隔三年,華僑大學又一次以通訊單位發表Nature正刊論文!該論文題為《Distributioncontrolenablesefficientreduced-dimensionalperovskiteLEDs》,一作為多倫多大學馬冬昕博士。
該項研究通過對低維鈣鈦礦材料進行表面鈍化和阱寬調控,實現了鈣鈦礦發光器件性能和壽命的大幅提升。所制備的鈣鈦礦綠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高達25.6%,在7,200cdm-2的初始亮度下運行壽命達到2小時,遠超目前有所報道的同類器件,未來有望應用于新型顯示和照明領域。
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論文二作林克斌博士,他也正是華僑大學首篇Nature的第一作者。
林克斌本科畢業于普通二本院校,2016年考研調劑進入華僑大學攻讀碩士學位,2018年成為在讀博士生,導師為魏展畫教授。
目前,即使是國內最頂尖高校的博士生,每年能夠以第一作者在Nature等頂級期刊上發文的,也是極少數。林克斌博士在三年內就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發文,源自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導師的幫助與指導。
曾經被調劑,他可能以為這是自己的不幸。但現在,他卻自稱自己是一個“幸運兒”,并且認為如果沒有魏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他不可能取得現在的成績。他曾講:“我很幸運成為了魏老師的學生,一路走來真的是良師益友!”
魏展畫教授(右一)與博士生林克斌(左一)
魏展畫教授本科畢業于廈門大學化學系,15年獲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學位后,他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數理科學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任教于華僑大學,并從事鈣鈦礦材料的研究工作。
魏教授作為青年引進人才獲得了150萬啟動經費,魏教授將這筆資金用于了建造實驗室?!拔豪蠋熣娴氖怯眠@150萬精打細算地搭了我們這一個實驗室,其實特別不容易”,林克斌也是魏教授入職后的第一位碩博連讀生,從搭建實驗室開始,他就一直和魏教授一直堅持研究,鈣鈦礦課題組也慢慢得發展了起來?!捌鋵崯o論是老師還是我,就是在等!等能有一篇在相關領域得到認可的文章出現”,他和魏教授一直全身心投入到該項研究中。見到其他同學紛紛發論文拿國獎,他也曾失落過,但他始終堅守初心。論文的發表需要面臨種種挑戰,在發表過程中,魏教授不斷地進行修改,還要面臨論文被拒的窘境。而實驗起初也并沒有那么順利。約有半年時間,他們的實驗幾乎毫無進展,新設備的安裝和實驗室裝修也花費了很長時間,更重要的是還要對新設備不斷地調試,這半年他們還未真正進入研究狀態。之后,實驗逐漸步入正軌,但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實驗過程中,化學材料的生產廠家不同等因素都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甚至在不同的季節做實驗也會引發一些問題。這也體現出了科研工作的不易,“我們做效率的,從剛開始的零點幾,到最后做到二十以上真的很不容易”林克斌和魏教授不斷地進行調試,做了大量實驗。實驗中也遇到了很多難題,這樣林克斌非常沮喪,而魏教授不斷地鼓勵他,給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心。17年,終于迎來了他們研究的春天,實驗有了一定的進展。他們抓住了這點發現,夜以繼日地瘋狂地實驗,終于效率達到20.3%,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林克斌曾表示那段時間睡覺是奢侈的,一天睡五六個小時、三四個小時是常有的事?!霸谶@個過程中我們一直沒有什么大的發現,可能有些人做到百分之十幾就要放棄了,但是我和導師也一直在努力堅守,希望效率高些、再高些!”
高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對比于傳統的發光顯示材料具有更高的發光色純度、更低的制備成本和可溶液法制備柔性顯示面板等優勢。
目前,顯示材料領域成為炙手可熱的領域,我國該方面的科研工作布局較早,林克斌立志科研報國,懷著赤誠之心不斷為國家的科研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除公開發表的工作外,他希望盡己所能推動中國鈣鈦礦發光二極管技術的發展。他開展一系列科研工作,并且先后被評為“2020年福建省左邊勤學右邊上進好青年”、“中國自強之星”、“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參考鏈接:
雷峰網